小水滴发现身边有一个现象,但凡注意教学细节的老师,其班级学生的班风、学风以及学科成绩都会胜人一筹。
细节到底是什么?细节就是思考全面、执行到位。它不假不空不大,它贵在“天天坚持,样样落实”。不管是学校对教师,还是教师对学生,关注细节都需要“想清楚、提要求、给方法、勤反馈”。
小学生的教学,细节决定着关键性的作用。
这种细节可能会细到“让一个学生上讲台板演时要考虑板书的高度是否适合他的身高”;
也可能会细到“教师在班级微信群里发一条通知,要考虑是否有错别字,家长是否能精准地看懂意思”;
还可能会细到“学校策划任何一个大型活动,都要考虑晴天和雨天两套方案”。
小水滴今天就向大家介绍创意教师的四种状态之教学状态。
教学状态
1.提前1至3分钟进教室,每次都能准时下课。
解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进教室的重点在于进去之后干什么?一是收心教育,二是师生同时做好课前准备。
“每次都能准时下课”是件说着容易做着难的事情。“拖堂”估计是学生心中对教师最反感的行为。作为教师能否有到点喊停的魄力?这就要我们更加精心备课,做到精致高效。积极践行“30+10”的课堂模式,要把课上得更加有趣,要让学生舍不得下课,让学生希望你“拖堂”,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2.进教室“四看”:看人数是否到齐?看窗户是否通风?看光线是否充足?看座位、桌面及物品是否精、净、齐?
解读:老师,这些细节你关注过吗?你只是教课吗?教学若心中无人,做的再多也只是“形”,而未能进入“心”。
真教育必定是心中有人的。教师之间的优劣差异在于:优秀教师总是能发现问题并能提出要求、给出方法并去解决问题。
3.任何时刻,都不带负面情绪进教室。任何时刻,都不能在课堂中缺席,确保你的课堂时刻有人。
解读:很多学校把“教师旷课”这一现象定义为“教学事故”,我认为一点都不为过!同样,一个好老师一定是懂得调节自己情绪的人,不管在课外在生活中受到多少委屈事,遇到什么伤心事,只要进入教室,心中必须充满阳光,脸上洋溢笑容,每一个天真的孩子都是我们的小太阳。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应该光芒互照,彼此温暖。
4.离开教室“四请”:请相互问候,请做好下节课准备,请关闭电源,请整理桌面卫生。
解读:每一节课的结束,要做到“不给下节课添麻烦”,每天上午或下午最后一节课要确保教室内的卫生、物品摆放、电源关闭等情况经得起看与查。教师教育有始有终,学生的学习才不会“半途而废”。
5.要经常走进学生中间,而不是一直站在讲台前。课堂中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解读:我们倡导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3变3为”——“变台前为幕后,变主体为主导,变牵引为牵手。”好老师在教学时一定是会深入学生中去巡视、交流与反馈的,他们能随机应变,真正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课堂中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这样的要求也是为了强化教师的细节与规则意识,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比如在课堂中教师接打手机、刷微信聊天而无视学生的状态。这些对教学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
6.永远有管好学生纪律的能力,能够要求学生“入室即静,入静即学。”
解读:管纪律不等于“大喊大叫地吼学生”,而是如何“和善而坚定”地执行你的标准,让每个孩子信服、不逆反。
最佩服的一种老师是,看似对孩子们很严格,但学生心里不逆反能认可,知道老师的好,很买他(她)的账。
任何一个学科的老师,都必须形成一个共识:教室不是奔跑打闹的场地,而是安静学习,静心思考的乐园。
小水滴今天给大家介绍了创意教师四种状态之一的教学状态,今后也会陆续向大家解读其他几种状态,请各位老师保持关注滴水学堂公众号,及时了解总部较新资讯及教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