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究竟是什么?到底要不要“教”?“教”什么?“教”的重心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父母,并因此引发越来越多的争论与误解。
首先,“早教” 的重心不在一个“教”字,而是在“早”上。80%大脑发育在3岁前完成,脑部在这个时间段(0-3岁)的生长速度是人一生中发育成长较快的器官。0-3岁时,婴儿周围的外部刺激不断丰富。这时,神经元体积增大,树突增多、加长, 轴突髓鞘化,突触数量增多,胶质细胞增多,使得大脑重量和体积增加,婴儿的大脑因 此也得以迅猛发展,其生长速度大大超过了身体的生长速度。
在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基 础上,一个人学习能力的50%都在生命的头四年发展起来。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小孩3岁前所吸收获得的知识,相当于大人拼命学习60年”。伟大文学家托尔斯泰说:“我一生其余岁月获得的,都不及五岁前获得的百分之一”。中国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中国古代著名学者颜之推说,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日本谚语“矫木趁幼,育人趁少”。 这些都说明“早”的意义!
其次才是“教”,“教”不是灌输,而是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释放出来!首要的任务是为宝宝打造一个能够给予他来自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冷热觉等多种感觉刺激的环境,进而培养宝宝学习的兴趣、 对事物的好奇心、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的情感和对周围人文与自然环境的正确态度,而不是给宝宝灌输各种知识或者培养某项技能。宝宝在每个阶段应当学到什么,能学到什么,都有他自身的特点,不可能依照父母一厢情愿的思维模式来发展。父母更不可能通过某种手段来设计宝宝,把自己的期望与想法强加在宝宝身上,让他超前去实现父母的梦想与愿望。
神经科学的一些研究发现,人脑细胞具有异乎寻常的增生能力。如果环境刺激贫乏,大脑的许多细胞就会发育废止,不再生长。如果环境刺激丰富, 神经细胞就会得到充分利用并获得更显著的发展。宝宝的大脑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动态的系统,它随着刺激的多寡发生着令人惊诧的变化。神经系统的建构方式及分化 需要依赖儿童早期成长的环境刺激,即那些来自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平衡的、运动的、言语的;来自形状的、颜色的、符号的、声音的全方位的刺激等等。环境刺激塑造着人类大脑的微观结构,特别是树突分枝和突触传导通路的建立。
麦迪森早教是为婴幼儿的身体、大脑、智力、个性、人格、精神、心灵等方面打下根基,是在婴孩最敏感最能接受的时期所进行的事半功倍的适时教育。国外一些经济学家在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后,认为没有一种投资比投资儿童的大脑潜能开发有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布鲁姆领导的小组对美国120名最有成就名人进行五年的调查研究,结论是:早教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21世纪人才竞争的前沿领域,不在大学,也不在中小学,甚至不在幼儿园,而是在3岁之前在婴儿的摇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