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路商机 ! 请登入 免费注册

一路商机网

资讯 排行榜 项目

一路商机网移动端
首页 > 商机资讯 > 成功案例 > 双十二购物节要到了?“双12”可以消失了!

双十二购物节要到了?“双12”可以消失了!

2021-12-06 湘源地餐饮加盟 湘源地餐饮加盟费 双十二购物节 双十二

推荐品牌:湘源地餐饮

所属行业:餐饮 > 小吃

基本投资:5~10万元

推荐指数:

双十一刚过去没过久,马上又要迎来双十二购物狂欢节了,不少人呢又开始为自己的购物车添置了不少,等待着“双12”当天清空。就在不少人期待双十二购物狂欢节的同时,也有许多人呼吁着双十二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据了解,今年天猫双十一总成交额增速仅为8.45%,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是29%。为了淡化“增速骤降”的信息,阿里巴巴取消了往年惯例的成交额实时大屏幕传统。在中国市场,购物节更多被作为平台业务的营销工具,阿里巴巴的B2C业务与拼多多的3C业务都在购物节的营销轰炸中完成破圈。

双十二

谁是购物节的狂欢者?

谁是购物节的狂欢者?答案似乎是不固定的。购物节的概念源自市场约定俗成的习惯——消费者在重要节日与家人吃饭并逛商场,零售商在这一天给出较平日更多的商品折扣;对商家来说,购物节有利于清理存货,补充更多的流动资金。

双十一购物节,本质都是对潜在消费需求的释放。在此基础上,平台为商品提供补贴,品牌承诺双十一产品打折,低价活动周期延长等等,都是释放需求的手段。

而现实情况是,从去年1月以来的新冠疫情爆发开始,受制于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维持在4%左右,不复疫情爆发前8%左右的增长水平。与此对应的,则是电商平台获客成本的急剧上涨。这意味着,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的结束,包括购物节在内的电商平台营销正在迎来边际效益递减,单个购物节的破圈影响力也在逐步走低。

为何人们不再喜欢购物节?

双十一购物节经历了漫长的体量扩张过程。例如从2013年开始,双十一启动移动化进程,并提供了21%的订单量;2018年,饿了么等本地生活板块正式融入双十一促销环节,意味着购物节营销范围进一步向本地市场延伸。到目前,留给双十一“开源”的空间越来越少。

其次,自上线以来,双十一就面临商家备货与实际销量不等的矛盾。从2014年开始,天猫尝试通过全品类预售的方式解决商家的超额备货问题,并在2016年正式演变为从10月20日启动的双十一预售季。在此过程中,用户需求的提前递交为商家提供了缓冲时间。

除此之外,双十一周期的延长,也有利于电商平台坐收不同品牌的竞争收益。据了解,小米曾在2015年双十一结束前两个小时紧急发放优惠券,用于在最终的双十一手机销售榜中超越华为。而在2016年双十一周期延长以后,相同品类的竞品从遭遇战变成持久战,这无疑加重了品牌负担。尽管这种购物节由点到面的扩张有利于平台更全面地释放消费需求,但不利于活动整体影响力的破圈。

例如,此前双十一单日活动中,消费者有提前规划、熬夜抢单的习惯。但在双十一周期延长后,折扣商品对消费者的冲击力直线下降。加上拼多多带动电商下沉浪潮后,补贴常态化正在各平台落地生根,双十一的影响力正在逐步走弱。另外,双十一补贴规则的游戏化、复杂化趋势,也在提升普通消费者的参与门槛,而这与双十一“释放潜在需求”的初衷背道而驰。

各大平台经营策略不一致

如果从业绩数据看,两大第三方电商平台阿里与拼多多的经营策略正在出现重大分歧。

从今年以来,拼多多营销费用增速快速走低,同比增速从今年一季度的78.31%下降至三季度的-0.21%,单季度营销费用从130亿元下降至100.5亿元。与此同时,拼多多一般与行政费用三季度同比下降9.17%,研发费用尽管同比增幅达到34.21%,但对比去年同期60.12%的增速水平仍然有所下降。

与此对应的,是阿里巴巴三季度营销费用66.12%的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44.81%的水平有较大提升。但从研发费用与一般与行政费用增速看,阿里巴巴与拼多多一样执行了严格的费用控制,两项费用的同比下降都在20%以上。以自营为主的电商平台京东则在三季度迎来营销费用、一般与行政费用增速的快速走高。

线上渠道推动品牌方向线下寻求生存空间。

今年双十一前夕出现了两类截然相反的现象,一方面是李佳琦、薇娅等淘宝头部主播销售额话题大热,同时带动电商、物流、品牌等相关利益方股价大涨;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作为淘品牌代表的三只松鼠正在线上渠道大幅缩减SKU以实现降本增效,而在线下加速门店扩张。

上市公司公告显示,从2020年起,三只松鼠将“聚焦利润”作为品牌核心战略,截至今年8月19日,三只松鼠累计完成了约400个SKU的收缩。在天猫渠道,品类收缩与低效推广将成为三只松鼠的长期策略,而品牌的线下渠道收入占比已经达到30%。

而“淘品牌”的出走,与电商平台的流量能力息息相关。在天猫流量红利期,三只松鼠借道电商实现了高端坚果品牌对全国市场的覆盖。而一旦新冠疫情冲击下增速下滑,淘品牌与淘系电商便面临“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抉择。

除此之外,抖音、快手、社区团购等新兴电商渠道,正在带动其它坚果品牌的崛起。相比之下,专注淘系电商单一渠道营销的三只松鼠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与双十一横空出世的时代相比,天猫品牌销售榜不再有品牌线上影响力的唯一解释权,品牌营销费用向新兴渠道的转移趋势不可逆转,而这也带动了头部电商平台双十一声量的增速放缓。

“双12”进入内卷时代

内卷化的含义是,在组织结构的衰退期,能量无法覆盖边缘区域,向核心部分收缩。

而相较品牌登台唱主角的双十一购物节,双十二正是电商行业的“边缘区域”。

从设立初衷看,双十二针对天猫以外淘宝平台的中小卖家,并涵盖更多线下场景。

从时间点看,双十一占据了国庆节与圣诞节之间的黄金时段,而双十二面对的是被双十一“榨干”的消费市场,甚至部分消费者双十一采购的商品还未完成消耗。

从折扣力度看,双十二的整体折扣力度及消费者关注度不及双十一。

另一方面,随着电商平台的内卷趋势日益明显,品牌商对电商节日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

首先,头部主播在宣传新上市产品,帮助清理旧产品库存的同时,也在压制品牌方利润。除坑位费、抽佣提升了品牌的“过节成本”以外,薇娅、李佳琦等议价地位强势的头部主播还会对品牌提出严格的竞价协议+保价协议要求,即保证主播拿到的产品价格在销售前后一定时间内都为最低价格。

其次,随着大众消费品整体跨入存量市场,电商平台的流量红利见顶。品牌方越来越多地将电商节日作为露出品牌和助推新品的渠道,而非销售渠道。

在电商购物节发展早期,电商平台承担了购物节在线上、线下媒体的营销宣传费用,品牌方提供折扣价格后可以坐收流量红利,触及更多线上消费者。而随着时间推移,阿里B2C、拼多多3C业务板块的破圈意愿不再强烈,留给品牌的流量价值减少,整个折扣获客商业模式的回报走低,也推动双十一在品牌方的地位更加尴尬。

不得不说,某种意义上,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利润相当于流量税,平台的获客能力、市场影响力决定了品牌的投放力度。从各平台的营销动作看,双十二的前期预热战已经打响。与往年推动品牌大打补贴战的逻辑不同,在渠道影响力见顶后,如何重拾流量增长,稳定税基,将成为各平台竞争的核心战场!大家期待双十二的到来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留言咨询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已阅读并同意 《一路商机网服务条款》

您可根据意向快捷留言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加盟商了吗?

我想加盟湘源地餐饮,请寄资料给我,谢谢

我想详细了解湘源地餐饮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请问投湘源地餐饮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我想加盟湘源地餐饮,请电话联系我。

2月品牌排行榜 MORE+